评论:疫情冲击下企业人民币汇率风险管理

阅读 :

  导读:疫情冲击下企业宜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有效利用套保产品减少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保障自身稳健发展

  作者|胡亚冰‘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

  文章|《中国金融》2020年第11期

  202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宽幅震荡中小幅贬值,国内外新冠疫情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成为引导人民币汇率供求面和情绪面的重要因素。由于疫情在境内外发展存在错位,预计第二季度欧美经济受到重创的程度远大于第一季度,进而造成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更大不确定性,或将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疫情冲击下企业宜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有效利用套保产品减少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保障自身稳健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成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

  2020年前四个月,新冠疫情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月下旬到2月中旬,受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避险情绪显著升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6.86∶1震荡贬值2.5%至7.04∶1;二是2月下旬到3月上旬,国内疫情迎来拐点,同时美国新增确诊病例增多,引发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推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7.04∶1升值1.3%至6.95∶1;三是3月中下旬,国外疫情蔓延叠加石油减产协议破裂导致美股持续暴跌,引发美元流动性危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承压贬值至7.10∶1后震荡交投;四是4月以来,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采取量化宽松政策释放大量流动性,美元流动性紧张局面暂时缓解,资本市场出现修复性行情,市场避险情绪减弱,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震荡升值至7.07∶1附近。

  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波动对人民币汇率影响

  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疫情在全球仍呈蔓延态势,对各主要经济体的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均产生严重冲击。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重要一极,境外疫情发展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波动将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复杂影响,主要传导途径分析如下。

  一是经济基本面。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美国和欧洲经济冲击存在时间错位,其对国内经济冲击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对欧洲和美国经济冲击或主要集中在第二季度。具体来看:中国方面,目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发力下,中国经济提前复苏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美国方面,截至5月19日,疫情仍呈现扩散态势,累计确诊人数超过150万人。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速环比下降4.8%,对经济贡献最大的消费前景堪忧,消费增速和消费者信心显著下滑,失业率上升至近两年高位,预期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将进一步恶化。欧洲方面,疫情高峰期出现在4月初,目前新增确诊人数持续下降,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已开始显现,第一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速同比下降3.3%,4月制造业PMI、服务业PMI和投资者信心均大幅下滑,显示经济前景黯淡。

  二是利差因素。为应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冲击,中国、美国均运用了多种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纾困,但美国零利率加无上限量化宽松更为激进,导致中国和美国国债利差迅速扩大,进而大幅提升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持续对外开放,并不断推出相关便利性措施,预期资本项目下的外资流入将继续保持稳定,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支撑。

  三是贸易出口。第一季度疫情蔓延对我国进出口造成阶段性冲击,其中出口下降13%、进口下降3%,出口降幅大于进口降幅导致货物贸易顺差缩窄。预期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第二季度我国出口仍将面临多重困难。一方面,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疫情尚未完全控制,外需疲弱和物流受阻导致出口企业订单减少,出口增速较难维持增长;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为转移疫情控制不力带来的经济和舆论压力,有可能在贸易问题上再次施压中国。上述不利因素演化,或将推动人民币汇率双向震荡。

  四是美元指数。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疲弱复苏期,货币超发和资产泡沫成为近年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而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刺破资产泡沫的“那根针”,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超然地位或将支撑美元指数。特别是3月石油问题和疫情蔓延导致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美股四次熔断、石油价格超跌和避险产品抛售,引发市场对于美元的需求迅速提升。虽然其后美联储采取无上限量化宽松模式暂时缓解了美元流动性问题,但考虑到欧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不确定性,脆弱的金融市场可能再次出现美元流动性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疫情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存在多重途径,不同阶段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或将加剧人民币汇率的震荡幅度,增加企业面临的汇兑风险。

  疫情冲击下外贸企业宜树立风险中性理念

  部分企业避险意识淡薄,存在认知错误。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双向波动特征显著,企业经营中面临的汇兑损益波幅加剧。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外贸企业避险意识淡薄,仍存在比较严重的利用外汇交易博取收益的认知错误。

  首先,趋势行情认知错误。2005年“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经历了近十年的单边升值行情和三年的震荡贬值行情,汇率风险管理难度相对较小。但近年来,“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频发,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显著增强,部分企业管理者尚未完成从单边行情向震荡行情的认知转变,仍试图通过押注汇率升贬值获得汇差收益,给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带来较大的市场风险。

  其次,套保工具认知错误。长期对赌汇率升贬值和风险意识缺乏,导致部分企业管理者对汇率类衍生品存在认知偏差。有的企业管理者将汇率衍生产品当做投机工具,认为衍生合约能盈利才是好的;有的企业管理者仅在市场向不利方向变动造成较大汇兑损失时,才考虑使用衍生产品“止损”,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套保的最佳时机;有的企业管理者则秉持“不做不错”的观念,对企业的汇率风险敞口不闻不问,任由汇率大幅波动产生巨额汇兑亏损。

  疫情冲击下企业宜树立风险中性理念。近年来,监管机构已多次强调企业要树立风险中性意识,重视汇率风险管理。例如,人民银行在2019年8月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答记者问时指出,企业不应过多暴露在汇率风险中,支持企业购买汇率避险产品规避汇率风险,建议企业专注于实体业务,不要将精力过多用在判断或投机汇率趋势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其新闻发布会上也多次强调,支持企业完善汇率风险管理是外汇市场发展的重点,要进一步加强企业风险宣传教育,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汇率风险意识;国资委在2020年1月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指出,中央企业开展金融衍生业务要严守套期保值原则,以降低实货风险敞口为目的,与实货的品种、规模、方向、期限相匹配,与企业资金实力、交易处理能力相适应,不得开展任何形式的投机交易。

  多元化汇率套保产品助力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指导推动下,我国外汇市场不断创新发展,多元化的外汇套保产品已能较好地满足企业汇率避险需求。目前,汇率套保产品包括远期、掉期、货币掉期、期权和期权产品组合,以下借助部分实际案例阐述期权和货币掉期套保产品在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一是利用风险逆转组合期权助力进口企业锁汇。某进口企业汇率风险敞口较大,交易行为存在“追涨杀跌”的特点,汇率管理效果有限,汇兑损益成为集团净利润波动的重要原因。

  银行在与客户深入探讨后,结合客户实际情况和业务规模,为其推荐了风险逆转组合期权锁定购汇成本。风险逆转组合期权期初无须支付期权费,期权行权价在企业风险承受范围内,有效满足了客户低成本、防风险的要求。今年春节后,人民币汇率受疫情影响小幅贬值,由于企业提前办理了风险逆转组合期权,购汇成本保持稳定,规避了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现金流的侵蚀。

  二是利用货币掉期助力美元债企业降低成本。随着2019年美联储由加息向降息的趋势性转变,境外融资成本持续降低。为拓宽公司的融资渠道,充分用好境内境外两个融资市场,某公司决定在境外发行浮动利率的外债,但是公司无法确定美元利率的未来走势,担心利率再次上行推升融资成本,同时对近两年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也比较担心,希望能够同时规避外债的汇率和利率风险。

  银行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其推荐挂钩LPR的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产品,即企业在期初按固定汇率将美元换成人民币用于生产经营,存续期向银行归还挂钩LPR的人民币利息、银行向企业支付美元利息,期末再按照期初相同汇率将人民币换成美元偿还本金。该产品的优势,一是近远端交割汇率保持一致,帮助企业锁定汇率风险;二是挂钩美元浮动利率和人民币LPR利率,帮助企业规避外币利率波动,同时享受到LPR下行成本优势;三是产品期限灵活,利息交换可按季操作,与企业美元债的偿息时间完全吻合;四是将外币负债的汇兑损益转换为利息费用支出,便利财务处理。公司采取该方案,在锁定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负债成本。

  综上,在全球经济衰退和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建议企业准确识别和评估自身汇率风险,开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以深入了解风险暴露情况,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业务经验丰富、套期保值产品类型多样、线上办理渠道方便快捷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合适的衍生交易工具对冲汇率风险,提高外汇资金管理水平,降低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利润的影响。

本文标题:评论:疫情冲击下企业人民币汇率风险管理 - 人民币新闻资讯-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本文地址:http://www.ea666.cn/currency/rmb/150114.html

相关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