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银行与英国金融霸权
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进入“百年和平”,英格兰银行的主要业务也从为战争筹资转向一种常态的经营与管理。进入和平时期,英国的金融货币体系更加复杂,银行越来越多,但是英格兰银行在其中扮演的地位却愈发重要,从而成为英国乃至欧洲金融体系的“重心”。英格兰银行为英国金融体系提供了坚实的信用支撑,进而扩张了英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权力,其它国家和地区对英国形成了依赖感,而这种依赖就是一种霸权。从19世纪后半期,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出现了一个愈加成熟的金融霸主。
一、谁来承担公共责任?
英格兰银行一直是一家私人银行,但是为什么人们将它称为中央银行呢?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家私人银行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公共责任,维持金融货币市场的稳定。到20世纪之后,经过大危机的洗礼,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中央银行理论,英格兰银行在19世纪之后承担了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业务,比如发行货币、调整利率、提供流动性等等。
英格兰银行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信誉和声望,通过岁月的洗礼与检验,英格兰银行成为英国银行体系的轴心,而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或说纸币)也就成为英国的通货,英格兰银行的“老大”地位也使它必须在危机时刻站出来,维护市场的稳定。
1821年英格兰银行恢复兑换之后,英国银行业发展迅速,伦敦内外涌现出数百家银行,这些银行有不少也发行银行券,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英国货币市场是一种丛林状态,小银行为了逐利而发行过度,难免会遭到挤兑,从而引起货币市场的不稳定。为了缓解这种不稳定性,政府也在思考货币发行机制的问题,放任各个银行发行银行券,金融体系动荡不安,如果要英格兰银行出面救助,但是又受制于利率法定限度,当时规定英格兰银行的利率不超过5%,英格兰银行毕竟是个商业银行,又不是慈善机构,所以根本不愿意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1825年的时候英国也在讨论要不要让财政部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在金融恐慌期间发行国库券,但是政府承担这样的角色多少让人担心,政府过度发行债券岂不是又会引起危机?
二、货币发行权的集中
1826年颁布的银行法案中规定合股银行在距离伦敦65英里之外可以发行钞票,合股银行相对来说要稳定一些,但是政府还是没有解决最后贷款人的问题。1833年英格兰银行的特许权又要到期了,政府和银行进行谈判,每个人都知道,英格兰银行必须存在下去,但是要英格兰银行承担更多的责任,那就要给它权利。首先要给它更多的货币发行权,1833年的银行特许法案规定英格兰银行的钞票成为所有大于5英镑(包括5英镑)支付的法定货币。财政大臣奥索普勋爵还试图废除地方银行发行钞票,但是阻力非常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如果英格兰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那怎么防范它过度发行造成通货膨胀呢?
整个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货币稳定性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因为英格兰银行还是没有名正言顺地变成中央银行。时任英格兰银行行长的帕尔默提出了英格兰银行的定位及其运行规则:英格兰银行持有的储备三分之二是证券,三分之一是金块,而英格兰银行平时的功能就是提供充足的按需可以转换成硬币和金块的纸币,作为公共和私人金钱的安全存款银行。帕尔默拒绝承担国家货币流动的职责,在他看来货币应该由“商人组成的公司”来管理,因为商人团体要比一家由政客或者委员们组成的银行更了解这个国家的商业交易情况。帕尔默在回答议员关于银行发行纸币遵循的原则时答道,首要的原则就是银行本身的安全。
1844年,英格兰银行的特许权就要到期了,首相罗伯特·皮尔给英格兰银行写信声称,未来的目标在于将国家的总体流通放在一个更加可靠的基础上,尽力防止货币波动。1844年银行法案将英格兰银行业务进行分拆,货币发行业务和银行业务,货币发行业务的利润归政府所有。另外,货币发行权进行了集中:其他发行钞票的银行可以继续发行,但是每个月发行量不能超过1844年4月27日前12周的平均发行量,没有发行钞票的银行就不能再开始发钞了,而那些放弃发行权的银行将发行业务转移给英格兰银行。
1844年的银行法案虽然没有明确英格兰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但基本将货币发行权集中于英格兰银行一家。这也是一种自然竞争的结果,因为英格兰银行发行的货币可信度高,很多银行愿意在英格兰银行保留储备,以防挤兑。金融史学家金德尔伯格说:“不管私人银行起始于伦敦还是别的地方,向心力的作用很快使全国分支机构网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建立起来,最后将总部设在伦敦。”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白芝浩的研究也表明,其他私人银行事实上已经被迫退出货币发行这个领域。也就是说,在相关法律的条款发布之前,英格兰银行事实上已经获得公认的垄断权。
三、英镑霸权初长成
随着英格兰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转型,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钞票也开始变成英国的通货,伦敦之外的乡村银行、苏格兰银行都在英格兰银行有储备金,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小额英镑纸币,扩大了货币的流通领域。英国人和外国人都信任这个以英格兰银行为支点和基础的信用体系,信用是可以成长的力量,经过岁月的洗礼成为人们的普遍直觉,因此就带有了些许神秘感。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伦敦银行的利率水平一直低于伦敦之外的乡村银行利率,那个时候英国也存在利率的双轨,直到1920年代,才形成了全国性统一的利率水平。
被认为是中央银行理论奠基人的白芝浩在《伦巴第街》一书中写道:“存放在英格兰银行的准备金,既是英格兰银行也是伦敦全部银行的银行准备金,不但是全伦敦银行的准备金,而且还是英格兰、爱尔兰和苏格兰所有银行的准备金。自法德战争以来,据说,我们还保管着欧洲大陆的准备金。”从这个意义上说,英格兰银行扮演着世界央行的角色,除了调整贴现率来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走向之外,英格兰银行为核心的伦敦金融市场还为欧洲乃致全世界提供流动性,到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也就成了霍布森描述的金融帝国主义。
英镑霸权呈现出不同的圈层:伦敦金融城是核心,第二层主要是英国的殖民地,第三层是英镑的使用国,比如英镑贷款的接受国或者在伦敦债券市场进行融资的国家。这些国家或者地区进入英镑的流通圈,从而对英镑形成了依赖,受制于英国的货币金融政策。当然,伦敦并非一家独大,英吉利海峡对岸的巴黎一直不甘屈居人后,货币霸权的“双城记”一直持续。
本文地址:http://www.ea666.cn/fxschool/fxstory/2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