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建全球人民币交易主平台
20年前,位于外滩的中山东一路15号,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新古典派建筑,迎来一个全新机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简称交易中心),组织银行间市场交易、传导央行货币政策、支持宏观金融决策、建设基础设施,逐渐成为人民币相关产品的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
20年来,交易中心经受了两轮金融危机的冲击,历经磨难,成长成熟。银行间市场交易量年均增速52%。2013年市场成交量为284.7万亿元,撑起我国主要金融市场的半壁江山。同时,银行间市场成员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几乎覆盖所有类别的金融机构。
目前,交易中心服务对象已达2000多家法人机构、7000多家交易账户、2万多家信息和监管用户,日均交易量已超过1万亿元。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依托专线网和互联网,交易中心建成了为银行间外汇、货币、债券三个市场的现货及衍生品交易、交易后处理、信息、监管和货币政策操作传导服务的基础平台,每日生成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贷款基础利率(LPR)、回购定盘利率、债券指数、收益率曲线等系列市场基准。在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打造了良好的市场平台。交易中心负责人认为,20年发展历程,关键在于“多种技术手段,多种交易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要”的思路。
诞生:外汇市场有了集中平台
市场流动性是松是紧?人民币汇率会升会跌?如今,关心这些财经热点的人越来越多,市场繁荣活跃,“银行间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已逐渐为人们熟悉。而一切的开始,始于20年前的上海—
1994年之前,我国实行汇率双轨制,不仅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长期不一致,各地外汇调剂中心也各自为战,外汇市场乱象频生。1994年,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实行结售汇制度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中心应运而生,我国外汇市场从此有了集中平台和统一价格。
交易中心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提供交易、信息、基准、培训等服务;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提供服务,承担市场交易的日常监测工作,计算并发布市场汇率、利率;开展经央行批准的其它业务。
银行间市场的建立,不仅奠定了浮动汇率制度的基础,还推动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顺利实现。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当年12月1日起人民币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
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成功经验,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建设的新模版。1996年,为解决当时银行违规拆借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外汇交易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拆借市场从此步入平稳发展的正轨;1997年,为解决银行资金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违规进入股市的问题,国务院要求在同业拆借中心的基础上建立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市场从此驶入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
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回购业务的规范开展,产生了市场化的拆借利率和回购利率,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银行间债券市场品种的不断丰富和交易的持续活跃不仅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而且产生了相对完整的债券收益率曲线,它既是判断通胀预期的重要指标,还是许多金融产品的定价基础。
成长:实现银行间市场快速发展
在成长、发展的道路上,交易中心围绕“建设人民币相关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的战略目标,以多种技术手段,多种交易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求,坚持不懈地进行产品、业务、技术和机制创新,实现了银行间市场的快速成长。
1994年交易中心成立初期,只有美元和港币两个币种对人民币的外汇交易,20年后的今天,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币种已从当初的两个扩大为11个;交易产品也从单一的即期扩展到远期、掉期、期权、货币掉期等多种衍生品;新增了欧元/美元等9个货币对的外币对市场。人民币市场上,立足于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交易中心逐步上线了买断式回购、债券远期、利率互换、债券借贷、远期利率协议、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交易工具。
跟随市场需求不断多样化,交易中心的服务内容也日渐完善。先后推出了净额清算、利率互换电子化交易确认与冲销、外汇交易后确认等市场服务创新;引入分类和尝试做市机制,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此外,交易中心勇于尝试新的服务方式,比如创设《中国货币市场》杂志,搭建市场信息交流平台;合资成立货币经纪公司和金融信息技术公司,满足市场细分需求等。
交易系统是市场存在的核心和基础,交易中心对此有深刻认识,从未停止过系统升级的脚步。其中,外汇交易平台历经2001版“新版外汇交易系统”、2007版“新一代外汇交易系统”、及2009版“外汇交易系统(三期)”等多个版本;本币交易系统也从“新版本币交易系统(ET03版)”升级到2009版“新一代本币系统”。目前,交易中心正在整合建设多资产、多层次、综合性的新一代交易平台。除自身系统升级外,交易中心还勇于担负建设市场基础设施的重任,建立了银行间市场数据交换协议(IMIX)、基础数据元、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等金融行业标准,有效提高我国交易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交易中心不断培育市场基准体系,以促进市场透明度、提高市场流动性。除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外,相继推出债券实时/收盘收益率曲线、债券估值曲线、利率互换定盘/收盘曲线,以及外汇掉期曲线、美元隐含利率曲线、外汇远期曲线、货币掉期曲线、人民币期权隐含波动率曲线、贷款基础利率(LPR)等四大类一百多种细分指标,形成了全面覆盖本外币市场的基准指标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2004年以来,交易中心先后加入SWIFT组织以提高清算效率、与路透合作开发外币交易系统、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合作探索“指令转发”等新的业务模式,在国际业务交流方面多点开花。
银行间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也逐步加快。2004年,中银香港和中银澳门先后加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中心网络和服务首度延伸至境外。此后,银行间市场迎来境外机构的入市潮,截至2014年8月底,已有73家境外机构、41家RQFII、11家QFII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未来:为金融改革保驾护航
“交易中心成立于汇率制度变革之际,经受了两轮金融危机的冲击,经历了二十年改革开放和发展创新的洗礼,已成就为承载银行间市场交易、信息和监管的基础平台。”外汇交易中心负责人感慨,实践证明,银行间市场二十年来的发展具有高度前瞻性,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最新变革不谋而合。“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金融市场改革设想的场外市场有组织交易形态、集中清算、交易报告制度等举措,大多已在我国的银行间市场实现。”
面向未来的发展,外汇交易中心负责人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这些表述为交易中心指明了前行方向,提供了广阔空间。
据介绍,展望未来,面对不断推进的各项金融改革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交易中心将不断推进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业务创新,夯实交易平台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机构运作的市场化水平,积极探索银行间市场的国际化道路。交易中心以建成全球“人民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为目标,抓住“系统建设、产品和服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三条主线,确保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为国家金融市场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和市场基础,为我国金融改革和市场化体系建设完善保驾护航。
本文地址:http://www.ea666.cn/fxschool/fxstory/21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