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据对市场的影响及对应方法

阅读 :
外_汇_邦 WaiHuiBang.com

有很多人,都认为数据跟消息一样,都只是檀花一现,不足为患,市场在数据过后,又会回复原来的轨迹。

我个人来说,同意一半,不同意又是一半。

何解?

原因是,消息跟经济数据,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影响深度也不尽相同——前者绝大部份都只是影响短暂,而且不会形成趋势,而后者却有较大机会成形趋势,什至影响到日后政府的施政方向。

消息跟经济数据最大的分别,莫过于数据可以预期,而且是定时定候的公布,消息则是突发性的,为分析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在我们对数据行情加深认识以前,要清楚知道以上两者的分别,才能够作出“较有效力”的对应。

通常而言,经济数据的重要性在于对某国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预测以及目前的经济表现。

由于经济数据就是统计所得,表现形式上,跟我们所经常看到的各种货币的图表,是没有分别的(如果把数据图表化的话),所以,我们看经济数据,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趋势——这个理解,本质上,跟我们看图表所要求及寻找的答案,是没有本质上的分别的。

而趋势意识的应用,为我们预测未来,是大有婢益的。

因为我们(或市场参与者) 除了要从经济数据提供的讯息之中,获得了目前某国的经济状况的较准确的讯息以外,我们还能从趋势当中,找出对未来发展有用的讯息——当一个经济体的数据向上发展,就不太可能突然之间变差(向下) ,同理,如果经济大坏,也不可能突然变好。

所以,我个人认为,看数据跟看图表,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是大出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的。

附录2,是部份经济数据(包括美国非农数据)的“半官方”解释,由于转录自美国CNN,暂时只能提供英文版本,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试着翻译,并贴出来,以便做褔后来者。

每个单项,均是各国政府赖以制订经济政策的原料。

我现在就较重要的数据,作一个简单介绍。

GDP(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固定时期内,国民能够产生的生产总价值,当中包括第一产业(农业及原材料生产,例如原油、木材等) 、第二产业(工厂生产的产品,包括所有工厂产品及建造业) 及第三产业(包括所有服业业,例如金融、销售等等)。

原则上,此数字越大,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富强,数字越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落后——由于各国的人口数字不同,目前经济学界有倾向使用“个人国民生商总值”作为一个社会的富强指针,所以,大家可以发觉,从总体国力出发,个别国家可以很强,但实际上,国民个人所得并不太高——最佳例子是中国。

我们现在一般看到的GDP,是指其增长数值,即增长百份比,各国政府也是按季度公布的——通常而言,如果出现连续三个季度的GDP负增长,将会被视为经济衰退——通常的巡环是五到七年增长,两年出现衰退。

由此而引伸出一个问题——国家经济调控政策,通常而言,由于现代经济发展较稳定,各国有关当局都深知道衰退的祸害,所以他们都会提前作出行动,以尽量的避免出现衰退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打击——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美国经济最好的时候,联储局开始加息,中国也在经济最好的时候进行宏观调控,其理在此。

对市场而言,GDP的增长,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购买力,从而也会反映在汇率上,所以,GDP数值越大,对汇率的利好程度也越高。

此是教科书的标准答案,实际市场影响,后面会有所提及。

通货膨胀(Inflation)

目前,各国的通货膨胀指针,其内容都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以物价作为基准,然后就各自的国情作出参考指针的微调。

通常而言,我们所说的通胀,是指消费物价指数(CPI) ,并作为加减利息(调控政策) 的指针性数据,但也有些国家例外,例如美国,由于其服务业占国民经济很大部份,所以消费情绪的参考,也非常重要,这方面,有关当局会综合参考当时的就业情况,销售数字等,作为加减利息决定的参考。

通常而言,发展中国家和已发展国家,能够容忍的通胀幅度,是有所不同的。

在OECD(已发展国家组织) 的标准来说,最适通胀率是2%以下,而部份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反而不能够忍受这么“低”的通胀率。

在这样的一种认知下,大家可以发觉,如果通胀率有迫近2%或超过2%的时候,其央行必定会实行加息,以压制通胀继续向上偏离“最适通胀数字。

当然,如果通胀数字接近0,那就是很接近通缩了,而低于0,那就是通缩。

通统如果持续一段较长时间,就会出现较大规模的经济衰退。

对市场而言,通胀高于2%,代表了央行会进行加息行动,自然会利好当地货币,而如果通缩出现,则因为有可能减息,自然的利淡当地货币。

就业数据(Employment Situation,含失业率及就业人数两部份)

我们一般非常重视的美国非农数据,其实是就业数据的一部份。

很多人想当然的以为,就业人数的增加,必定会出现失业率下降的结果。

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

由于采集方式的不同,注定了失业率跟非农数据不会走在同一道上。

失业率,是由美国劳工部门根据报称失业人员及伸领失业救济金人员对整体就业人数的比率。

而新增职位(非农数据) 则是美国劳工部对各企业新增职位(例如在报刊上刊登招聘广告) 的调查所得,其中包括了所有的临时职位(这会造成特定环境下,新增职位急增的现象,例如去年十一月的美国大选,当时我就预测过非农职位会激增,原因是大选期间,新增了选区工作人员的临时职位,结果是新增职位创纪录性的录得超过30万的增长,又例如十二月和四月,因为是节假黄金消费期,临时职位都会大增)。

由于采样的不同,有时候会出现失业率上升,但新增职位同时上升的极端现象。

另一方面,前文已经提到过,因为美国的独特环境,就业数据,也是联储局决定利息的因素之一。

其中又以非农职位作为很重要的议息参考——大家应该明白,为何非农数据那么重要了。

根据以往的经验,又或一些不成文的意见,非农职位如果连续三个月增加25万,联储局就会加息,相反,如果连续三个月负增长,美联储局就会减息。

事实上,我多次测中(或接近) 联储局加减息的时间,就是长期注意着非农数据的结果。

关于经济数据对市场的影响而言,通常有两种途径,一个是“预期心理”(Expectation),另一个是“震撼效果”(Shocking Effect) ,前者会出现“Pricing-in”(提前消化)现象,后者就会增加汇价的波动率和速度。

通常而言,每月的经济数据,都会提前一到两周公布预期——这些预期,都是各大通讯社对经济学家或业界做调查的结果,各通讯社间的结果可能不尽相同。

由于市场的占有率及调查方法,目前市场都默认路透通讯社(Reuters) 的预期中间数,作为预测数字的参考。

相信大家都知道,要在市场生存、赚钱,时间和信息的获取,是各方投资者所希望的,这种共同的期望,就做成了一些我们所谓的“提前消化”的现象。

问题是,为什么不是每次数据公布前,都出现“提前消化”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1、市场的焦点,2、数据重要性的次序,3、当时市场价格,是否因为前期的发展而出现了过份的价值上升或下跌,这些都是影响数据行情,会不会出现提前消化的现象。

举得例子,今年上半年,美元回升超过了11%,其中就包含了“提前消化”的现象,这是为什么明天美国都几乎铁定加息了,直到今天,美元还不肯进一步上升的原因。

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做外汇的,都不是做单一货币,大家目前所做的外汇市场,其实是叫作“美汇”的,即是说,主要货币都跟美元做汇兑交易(或以美元作为报价参考) ,所以,当我们要看美元的走势时,也不得不个别因应各种货币国的经济发展,在此销彼长的经济表现下,也会影响到汇价的表现。

在做数据行情的时候,我们也要留心可能出现的提前消化现象所做成的“消息入市,证实平仓”的发展。

很多时侯,大家都会奇怪,为什么明显是利好的数据,会出现利反的现象呢?

原因就是有市场的预期心理,造成了“提前消化”的现象,而实际数据的“市场价值”,又都已经反映在现价水平了,然后,市场就会因应情况,开始出现平仓现象——到底平仓量是多少,还要视乎市场对未来一段短时间的“预期心理”。

另一方面,数据价值——数据可能带来的波动幅度(这个可能是我自创的) ,到底是多少?

是100点,是200点,还是300点?

这要视乎提前消化的程度而定。

另一方面,如果事前未有出现明显的提前消化现象,则震撼效果(Shocking Effect) 就会起到明显的作用——真实数据跟预期值相差越大,震撼效果就越高!

在这里,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我们如何确定有没有出现“提前消化效应”,二是我们如何确定数据价值?

我将在下期——实战部份作出相对应的解答。

经济数据对市场的影响及对应方法(下) ——实际操作

上期我提到过,经济数据对市场的影响,主要是经济数据所带来的市场预期而造成了“提前消化”以及“振撼效应”,这会导至了市场有不同的发展。

前者会造成了实际市场反应会跟数据本身的实际价值背道而驰,而后者则会加速当前行情的速度。

如何观察有否出现“提前消化现象”

通常而言,提前消化的现象,常见于市场传出谣言时出现价位异动(向着市场预期的方向走),而当消息证实以后,市场出现“平仓离场”的现象(跟消息传出时相反的走向),这是很多有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的道理而又经常遇到的现象。

而这种现象,其实也可以代入数据行情的分析当中,且可以形成一个分析技巧。

通常而言,我们都会事前一到两周得到有关于数据的预期数字,而当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留意市场的出现言论以后价位发展的方向。

在这里,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市场言论,一般而言,市场会在重要数据以前几天,就会出现大量有关的言论,有好也有坏的,问题是,我们应该相信那一边呢?

这当然涉及到我们对数据的理解。

我们要事前熟识经济数据的最基本的解释,我们要做到这点,其实都很简单,我在上期已经提供了部份经济数据最基本的解释,虽然及不上真正教科书的知识,但是,对于我们要熟识市场运作,其实已经相当的足够了。

余下的,只是我们从经验中证实以及改进对市场的感觉——主要是熟知市场反应而矣。

很多人认为,要熟识经济知识,是难于上青天,个人认为,有志者事竟成,所需程度,也不过是小学程度而矣——难就难在你阁下是如何面对眼前的事情呢?

第二、当我们获得了市场言论的方向,我们就要寻找相应的参考点,我的意思是价格的参考点。

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先审视一下当前市场的焦点,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未来某个数据对市场的重要性,当我们能够确定有关数据的重要性以后,我们就要对该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是确认其重要性——这点很重要,当大家都对数据可能的影响不了了之,而又人云亦云的话,我们就很容易迷失方向。

进行了这一步,下一步就是切实观察市场价位的变动——重点是要在确认市场言论的方向以后,行情价位会否顺着市场预期的方向发展——例如市场认为某数据利好美元,我们就要观察价位从那时开始,是否顺着市场预期的方向发展,如果市场价格真的向着那个方向发展而又向前走了一段距离(例如100点以上,在数据公布前一刻的价位) ,我们就要小心行情有可能出现“提前消化”的现象了。

当我们发现了“可能”的提前消化现象,下一步就是“心理价位”的应用。

这将在最后一节论述。

震撼现象(Shocking Effect) 的产生

前面曾经提到,震撼现象的产生,多是跟预期有太大的反差,而这个所谓的“大反差”,其实并没有一定的比例,又或能够数量化,所以,这也需要有经验的辅助,以及对经济数据的了解。

通常而言,我个人对于这个反差,会有两方面的比较——第一,跟以往历史数据的比较,如果在毫无迹像的情况下,出现了创新高或较上一次增长高很多(相反就是低很多或新低) 的经济数字,又或者原来预期下跌很多,而结果却增长不错(相反就是预期上升却出现不该有的下跌);第二,以百份比计算,有一倍或以上的差距;这两个因素,都会造成震撼效应。

请记着,震撼效应的形成,主要是跟市场预期差距过大所致。

关于数据价值的看法

不知道大家认为一个数据应该值多少点子呢?

我想,大家未必会想到,如果想到的话,又不一定能够量化成为较接近的价值。

个人而言,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对于每日波幅有着连惯的统计和研究。

我们能把这个研究成果有机的跟数据行情结合吗?

是的,完全可以这样做,事实上,我目前就是这样做法。

有十年以上投资外汇经验的朋友们,都应该记得十多年前,什至是九十年代初或以前,美国什至其它主要货币的国家的经济数据,市场对其有着无比强力的反应——随时一个重要数据当天,都会有四、五百点的行情。

但经过了市场长时间的发展,以及各国政府的有效政策的调控,目前的汇市,相较于十年前,已经稳定了很多,所以,现在已经很难见到有三百点以上的行情了。

从这方面说,近年的“意外”行情,是少之又少,所以,一个系统的研究,更见成果。

在我们计算数据价值的同时,我们要先以每天的平均波幅作为参考(大家也可以用实际的波幅统计作为参考) ,然后当数据出来以前,我们先统计(观察) 当天已有的波幅是多少,以最少的平均波幅减去已有的波幅,得出数据后行情的可能发展空间(假设是顺着一个方向走,当然也可以因为“震撼效果”而出现“突变”) ,如果是重要的数据(例如美国的非农业数据及CPI等) ,我们就用最大的平均波幅作为基数。

这一种计算,是判断数据行情时,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其重要性在于我们将会对于数据后行情的可能发展空间,有了一个大致印像,什至是实际上的价位目标。

当我们有了初步的计算(要在数据前完成) ,然后,我们就可以因应市场在数据后的反应作出是否进场的决定了——如果数据的确顺应市场的预期,而又从幅度计算当中,得出倘有空间的结果,我们能进场获利的机会就大增。

但是,大家应该知道,数据并不能永远也会顺着市场预期走的。

所以,我们必需要在数来临的时候,人为的做一个“参考点”。

心理价位的设置和应用

相信大家都看过我经常提到心理价位的问题,但大家可能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是一个相当有效而又简单的实战应用技巧,一般有年资的投资人,都会有这个经验,只不过,应用的名目有所不同而矣。

我所说的心理价位,其实就是在公布数据以前的最后价位而矣(例如美国非农数据的公布时间是20:30,我们就要先抄下20:30前的最后价位),而并非是计算出来的结果。

通常而言,如果市场在公布数据以后,都会有一个向前冲的过程,我们可以视其为乎合或不乎合市场预期条件下所产生的行情,而这种行情,通常又会是直线行情(最少会延续一段时间和距离) ,这时候,我们的“心理价位”就会产生一个相当于“支撑”或“阻力位”的作用。

心理价位可以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是作为“突破点”应用,一是作为一个支撑作用。

前者是反向行情,后者是顺向行情。

在我而言,我更加着重前者——因为如果是顺向行情的话,心理价位是不容易触及或接近的,除非市场在悠疑。

通常来说,如果数据行情出现反向发展的话,由于在数据公布后,会有大量买盘(或卖盘) 出现,他们会利用“心理价位”作为重要的止损位置,如果一旦心理价位被打破的话,大量止损的涌现,可想而知。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进场做超短买卖了——就是针对止损盘而来。

大家都应该知道,止损盘的大量出现,价位进一步快速发展是肯定的。

所以,当市场反向突破了心理价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顺着当时的方向,在突破心理价位一刻追进买入或卖出,由于是“快速行情”,持仓时间基本是五分钟以内,最高可以达到五十点的利润。

止损方面,我们做这种行情,是不需要设置大止损的,我们通常以当天的“心理价位”作为止损,当行情并非我们所预想,入市后价位又反冲过心理价位的话,我们就要止损了——这种止损,通常都是20点以内——除非你的入市价太差——其实,我们做这种行情需要的是反应和判断,所以入市价离心理价位不会太远,最多也只是10点以内,加上止损,也不过是10-20点止损而矣。

相对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盈损比达到1-2倍,值搏率是很高的。

有关于数据的顺向行情,我们有另一种做法。

这种做法,有两个参考点,一是心理价位(即公布数据前的最后一口喊价) ,二是利用我们的30点回头确认法。

通常,数据如果让市场觉得大好或大坏,当数据公布后,价位会大幅、快速的偏离心理价位,所以,正常情况下,我们是不容易利用心理价位做“顺势直线行情”,只有在市场还在悠疑方向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心理价位附近徘回的情况——由于在心理价位附近,即是说随时都有机会反破心理价位的,所以风险是较高的。

个人并不建议这样做,只是作为一种参考而矣。

而第二种情况,通常都因为市场出现了“Shocking Effect”,才会导至大幅度的直线行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预先计算当天的“可能幅度”,我的参考,是从我自己纪录的数据库中,提出了相应货币的平均波幅(我是用五天平均数,目的是要避免单日可能出现的特大差异) ,然后按照当时的方向,首先要计算当天的可能目标,例如,当天的英镑低位是1.8100,预期当天是向上的话,则加上平均波幅200点(只是例子) ,目标价就是1.8300,如果公布数据前的价位是1.8200,即是说,如果数据行情是顺势的话,距离目标还有100点——通常呢,如果是直线行情的话,可能一公布数据,价位已经跳了几十点了,怎么办呢?

那就轮到30点回头理论的应用了。

大家都应该对30点回头确认有初步认识的,但我们今天不是谈如何确认高位,而是如何利用这30点确认法去做数据行情。

大家都知道,当美国开市后出现了一段冲刺行情以后,回头超过了30点,头部或底部就要确认了。

但我们做数据行情不是要确认底部,而是在前面提及的目标未有达到前,而数据又出现了“Shocking”效应时,我们要留意30点回头确认位置,即以当时的最高位减去30点或低位加上30点——如果行情没有达标的话,则每次价位回头30点以内(即在确认位前) ,我们都可以尝试买入或卖出,止损位在30点确认位以外,目标当然是当天计算的幅度目标了——这是最低要求的。

实战例子(1)——2005年8月31日,当天美国要公布中西部芝加哥PMI(采购经理指数) ,市场预期61.2,对上一个月达到63.2,大家应该明白,市场的接受范围,如果是正负几个点,都是正常和可以接受的。

但是,当天的PMI却意外的下跌了很多,达到49.2,数字本身没什大问题,问题是,业界的定义是,当数值低于50即表示了衰退,而高于50就代表企业扩张的开始——大家可以想象得到,前期的数值还在显示出企业扩张的意欲“极高”,现在一下子说所有企业都止步了,还要做出收缩或裁减业务的行为?

这能一时间接受得了吗?

这就是造成市场受“震撼”的原因了。

所以,当天我已经根本就不用理会心理价位了,反而要留意直线行情的持续时间。

结果是很明显的,当天晚上,在美国收市前,根.本就未见过回头30点的,但就出现过大约三次回头不足30点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就正适合前面说的30点回头确认法的做法。

我们可在每次回头没到30点以前,进场买入欧系,然后出新高或在价位达到计算幅度的结果,然后才决定平仓。

实战例子(2) ——2005年9月2日,当天是非农数据公布的重要日子,市场在当天以前的两天,已经有累积升幅达到400-600点,市场已经普遍预期有可能作出调整。

结果当然也是明显的,实际的非农数字虽然较市场预期的差,但是,却没有像前天的芝加哥PMI那样的“离谱”,结果是市场在冲了一小段,大约20点以后就回头并反向冲过了“心理价位”(20:30的价位)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就在英镑下破了心理价位后,追进去抛空了两次——基本上都因为做心理价位而来的——第一次是五分钟平仓,只有小赚,第二次是因为他回升不足,判断将会继有新低,所以再沽,也赚了。

当然,后来欧洲收市后的英镑独立上冲,就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了。

以上有关于幅度计算及30点回头理论,请参考我个人拙作“DTS简介”及过去投资者日记的评论。

外_汇_邦 WaiHuiBang.com
本文标题:经济数据对市场的影响及对应方法 - 外汇基本面分析
本文地址:http://www.ea666.cn/fxschool/fundamental/37887.html

相关文章

  • 外汇操作应与国家汇率政策相符

    汇率政策是基本面分析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如果无视汇率政策,那么有可能陷入市场的盲目情绪之中不能自拔,甚至有可能承担不必要的损失,或是错失盈利机会。一国政府的汇率政策,历来是市场中的重要因素,对汇率波动会带来...

    外汇基本面分析
  • 财政政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的调整对汇率走势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主要形式是改变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在执行上可以分为收紧和放松两种情况,紧缩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

    外汇基本面分析
  • 外汇基本面分析学习 1 - 什么是基本面分析
    外汇基本面分析学习 1 - 什么是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到底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利用它呢?简单来说,基本面分析就是对经济基本面的研究,很简单,是吧?当然,事实可远不是这么简单...

    外汇基本面分析
  • (5)外汇、股市和投资者

    你知道股票市场也可以用于衡量货币动向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可以用股价指数来占卜外汇走向。 基于你在电视上看到的,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和从报纸中读到的内容,你会发现股票市场是报道最多的金融市场。能购购买生产自己生...

    外汇基本面分析
  • 美元指数的来历和作用及影响

    美元指数并非来自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或是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而是出自纽约棉花交易所 (NYCE)。NYCE建立于1870年,初期由一群棉花商人及仲介商所组成,目前是纽约最古老的商品交易所,...

    外汇基本面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