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呆若木鸡”这个典故,想到的外汇交易系统感悟!
以前总是听说业内资深人士将自己的骄人业绩归功于“盘感”,还听说有些国际著名投行的王牌交易员手工绘图,更有甚者,有些交易员甚至不看图,完全凭感觉下单。那时候觉得这些话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不由让人想起“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但是,现在,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摸爬滚打了几年之后,我居然发现自己也开始相信“感觉”这个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了。
回想自己这几年的操盘经历,大致经过了感知、总结、经验和感觉四个阶段。人们刚开始接触一个新鲜事物,往往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阶段就是一个感性认识阶段,从一无所知到略知一二。那时候自己对这个市场毫无见解,似乎觉得别人的分析都是真理,即所谓的“相信别人”阶段。
后来随着自己对这个市场的体会加深,开始质疑个别人的观点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正所谓“不破不立”,从质疑别人的观点,到提炼自己的观点,后来竟然发展到“只信自己”,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的第一次飞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来又经历了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的一些观点能够经历市场和时间的考验,但多数观点都会随着时间一同流逝。这些经受住市场和时间考验的观点就是所谓的经验,这些经验逐渐成为构建交易系统的理论支柱。
然而,正如这个世界不存在终极真理一样,再经历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任何交易系统都存在缺陷。有时候,一些系统在单边行情中表现良好,但一旦遭遇震荡行情就令人大失所望了;而另一些系统的表现恰恰相反。总之,似乎很难建立一个能够应付各种行情的万能系统。
本人对此深有体会。去年,经过仔细观察、统计测算及实践考核之后,我终于开发了自己的交易系统。该系统捕捉单边行情的能力非常强,在一段时间内其表现令人很满意。当时,自己简直进入了“谁都不信”的状态,唯系统独尊,生怕自己的分析会干扰自己执行系统的交易指令,所以彻底放弃了对行情的分析。有时候,自己甚至会想:自己连分析都不用分析了,要自己还有什么用?在金融领域,人类是不是终究有一天会被电脑所取代?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电脑都采用相同的一套交易系统,那谁又会成为这个零和游戏的赔家?总之,当时感觉自己辛辛苦苦开发了一个交易系统,但是自己却成为了这个系统的奴隶。
直到今年,这个系统的弊端开始显现,面对英镑2月和4月的震荡行情,自己根据系统指令下的单被反复止损,几乎全部回吐去年盈利。于是,开始不断调整系统,结果适得其反。痛定思痛,前几天总结自己的交易记录,印象最深的是英镑6.8-7.24上涨1000余点,而自己的实际盈利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忙忙碌碌、提心吊胆反而不如清静无为,原因何在?
后来发现,原因在于交易系统过于敏感,不能够识别什么是“骗线”,什么是真正的趋势反转。前期,市场波动较为剧烈,“骗线”频出,系统却信以为真,屡屡上当。除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感慨外,不由让人想到“呆若木鸡”的典故。
《庄子·达生篇》中有这样一个寓言:古时候人们很喜欢斗鸡的游戏,一个叫纪渻子的人专门为国王训练斗鸡,准备参加搏斗。过了十天,国王问纪渻子:鸡已经训练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麽底气。又过了十天,国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又过了十天,国王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再过了十天,纪省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虽然偶尔还叫几声,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国王于是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没想到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还没有交手就都掉头逃走。
就以这个典故结尾吧,至于电脑为什么不能够取代人脑,何时当动,何时当静就靠大家自己去感悟吧。
本文地址:http://www.ea666.cn/fxschool/experience/49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