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程序化交易与原有交易系统的关系?
在我看来,这种程序化交易是客观交易为皮,主观交易为骨。当然并不是说这就不好;但这好不好,往往还是无法突破他原有的主观交易能力的局限。如果他原来就是一个高超的主观交易者,那么程序化的使用效果一定也是很出色的。如果他原来交易能力一般,那么程序化的使用效果也平平。这是因为,在他对信号进行主观解读和筛选中,带来了新的技术问题和人性问题。半自动交易天然给了他犯错的机会,而这问题的解决程度,通常都不会和单纯主观交易时相差太多。但程序信号毕竟是客观的,是真正可在不确定性海洋中借到力的,经过长时间练习和磨合,最终效果肯定是改善而非倒退,而且改善程度会逐步增加。
此问题是否能够根本克服?我觉得还是比较难。在交易的执行层面的主观研判,注定会让交易的历史一致性无法实现,回溯测试对这类交易者没有实质意义,顶多是心理意义。也就是说,这类交易系统本质上应该仍归属于主观交易系统,主观交易系统固有的局限性自然会依附于其主观交易的本质,这个问题是“胎里带” 的。而另一方面,正是由于他们使用的系统,通常并非完全由自己研发,而且老期货的知识结构通常也缺乏研发、测试、改进、信任程序化的必要理论基础,所以程序化永远只是一个工具的角色而不能进入交易系统的核心。
这就好像一个刚刚接触攀岩的人,他可能会时常怀疑绳子、丝锁、岩塞这些工具是否能够承受自己的冲坠,而自己的手脚是自身的一部分,他天然信任。结果会带来什么心理感受?当他被工具挂在空中的时候,他心理很不踏实;而当他有机会手脚抓在某个平台上时,他才踏实。除非,
1、这些工具是他自己打造并进行过测试的,就像一战时期及更早期的登山家和探险家们所做的那样。
2、他们在自己信得过的过来人的指导下,选用某个品牌某种型号的工具,并且自己也在亲身体验数次之后。
3、因为特殊职业有机会看过别人用各种不同的用法使用各种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工具,获得了极其多的间接经验之后。
4、他们虽然不自己打造,但拥有足够丰富的力学知识、机械知识、冶金加工、材料工艺等知识之后,知道诸如不锈钢,获得多少承重需要多少直径;硬铝,多少承重对应多少直径;硬铝中的铜、镁、硅等比例对性能的影响等等,那么他在有这些知识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对商业化材料的了解,来选择信任这些工具。只有在这四个前提下,我估计他们才可能放松自如地挂在工具上喝咖啡听音乐睡觉。也就是说,要内心真正说服自己像信任自己的手脚一样信任这些工具,是有前提的,是不可能每个交易者能获得这份超越的。我本人,先是具备了部分3和4的前提,然后获得了1的前提,受益于朋友的影响,但总体上是一个自觉的和自我学习自我暗示的过程,目前我已经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谁都不会去纠结自己该留左手还是右手,是吧?都是自己的手嘛。两只手干活不是更好吗?
以工具论来看待程序化的交易者,往往会经历如下反复:新理论的好奇和尝试→高期待→失望→放弃或否定。程序化交易模型自己的研发参与程度越低、测试越不充分,信任度就低;但缺乏了解的另一个结果就是越容易被他人的宣传、测试的表象所迷惑,将来的预期落差也会越大。所以,这类交易者搞程序化,更像是赶时髦,不用太久就会放弃这个新工具或者改用别的,要么就是对自己的主观判断老一套敝帚自珍起来。最后丢下一句“‘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才是最高境界”之类的话。
这种用程序化使用方式,和看MACD或KDJ交易的人,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他们不再用MACD,而是用一个改良的、自定义的指标。他们讲究不同的场合下对指令进行主观筛选和过滤,所以他们最前端的尝试也就仅仅到半自动化而已了。有人估算了一下,目前国内用半自动程序化交易的资金占总的程序化交易的资金量的90%。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不是可信,不过说这话的人,本人看来也是熟稔于半自动化交易。
第二种人,是新手,或仍未有长期盈利经历的不成熟交易者,他们是想在程序化中寻找突破、寻找圣杯。他们勇于接受和尝试任何可能赚钱的方法。但其实搞程序化和搞主观交易是一样的。这个行业的成功者,真的不是普罗大众靠一腔赚钱热情就能成就的。
他们的不成功,瓶颈往往不在于对程序化的定位太低,而是自身潜质的局限或性格缺陷的制约。但如果有人带或碰巧走上了正确的道路,那么达到行业平均水平还是有希望的。但由于他们对任何理念的理解都欠足够的深度,所以他们非常容易在不同的方向上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迷失自己走上歧途。又或者他们想要赚钱结果的心思太急切,主动在不同的方向上来回跳跃,浪费时间。
这样的人,如果他们在入市前有过良好的数理和逻辑训练、或编程训练,如果他们看过那些谈论交易的经典书籍并且深刻理解并贯彻,仍有可能较快成功;或者他们会主动跳过主观摸索阶段而直接走上客观化程序化的道路。在最终存活下来的交易者中,很多人可能就是已经具备成功交易者的一些特质了,而欠缺的那块正好就是客观化交易可以弥补的,这才是天造之合。没必要去先学习怎么用主观交易赚到钱,再学习怎么把自己的系统客观化和程序化。
第三种人,是彻底的机会主义者。他们不会纠结于自己原有的成功的主观交易模式,而对新东西一样勇敢、彻底,但非全身心尝试。对他们来说,与其说把程序化看成工具,不如说他们把所有一切连同他们自己的主观一套统统看成工具。他们往往聪明、见识广、学习能力强,而且往往自觉不自觉就置身于可以轻易接触新东西的位置上。因为做一个选择或尝试太过容易,也因为他们确实具备出色的理解力让他们对所尝试的工具在短时间内就快速理解,也确实具备出色的观察力让他们在筛选的时候总是那么容易正确,所以他们同样不太关注系统的测试的充分性和历史一致性。
就像探险者中的装备主义者,他们会信任装备,但他们会更容易动辄更新装备,甚至,上个月还在说这个有多好,这个月就已经换掉了。但他们身上还是有一些共同点的,就是他们在选装备的时候会有“客观的主见”——往往是看技术参数。看菜下单的方式其实是一种避开枯燥研发和试错的捷径。还有一个共同点,这样的人,是有一定的财力基础的。因为崇尚多快好省,分析和研发就草草进行了,但很多实盘尝试,是有资金底线的,是多少要交一些学费花一些学时的。一个为生活费着落而操心的人,在任何尝试的时候都很难保持一个好心态,在尝试时,都需要花更多心力说服自己。
但如果不是那么聪明有见识,这种心态构成了一种显而易见的浮躁,不利持续成长。其实我个人倾向于先证明自己有这个能力,再去考虑捷径的意义。只要有这个能力,那么任何现成的间接经验都能被发掘出价值,统合到自身对交易的理解中,唯一无可奈何的就是所处的位置能够提供的资源多寡。程序化如此,基本面交易亦如此。从赚钱角度来说,机会主义未尝不可。不过从研究角度来说,现实中的学术界大牛,还真没有走这条路出来的。
综上所述,程序化交易的道路,和自己的知识结构、智商和情商上的潜质、理论基础、个性、之前的交易系统类型等,都有关。成长中的程序化交易者,多少都倾向于以上三类中的某一类。但我觉着这些不算是真正的程序化交易者。我觉着一个真正的程序化交易者并非要以抛弃原有主观系统为前提。其实最理想的方式是主客观结合,理论上这能提供最佳的环境适应性和灵活性。但随着自己的实践,我觉着这个事情在对市场和交易理解层次不够的时候,是难以想像的。
当然,有一种主客观结合比较简单,很容易想像:就是把原来技术形态的主观判断或指标信号的主观判断变成程序,这个基本上是替代——只要有好的编程平台,表达能力强的编程语言,总能通过人工智能方法近似拟合人脑的识别,做到这个的时候,不是主客观结合,而是计算机判断替代了人脑的判断。因为这种程序化过程,不产生新的交易逻辑,无非是从技术流到技术流。我说的难的东西,是两个异质系统的联姻,产生的是新的后代。但,也许即使如基本面、即使如心理预期分析,也可以用人工智能方法实现,只是需要的人力物力、数据渠道和理论基础有更高的门槛。其实国外已经开始了实践,比如在“推特”上搜索新闻,来获得交易指引,好像有类似的“新闻基金”问世。这其实就是用来模拟听消息进行交易的主观交易和分析市场心理预期来进行交易的主观交易,只是还很原始,很不完善。目前,尤其对个人交易者来说,还是只能指望主客观结合,而非人工智能替代的方式。
一个真正的程序化交易者,关键是对程序化的信任,而前提是对程序化的理解。我觉着,这肯定需要一个过程——时间和实践。这个实践其实并不总是有趣。
本文地址:http://www.ea666.cn/fxschool/experience/44692.html
上一篇:程序化交易为什么可以赚钱? 下一篇:外汇交易的十个“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