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时代快讯: 社科院金研所货币研究室主任费兆奇: 央行在港建立央票常态机制对离岸市场利率形成很强的引导作用

阅读 :

  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债券投标平台,招标发行2019年第九期中央银行票据,金额为100亿元人民币。

  2018年至今,央行在香港发行了6次票据,合计11期,累计金额1300亿元。

  其中,前三次央票每次发行期数为2期,合计6期,每次发行200亿元,合计规模600亿元;后两次央票发行期数每次亦为2期,合计4期,每次发行300亿元,合计规模600亿元;本周四发行的央票仅1期,且只发行100亿元。

  8月9日,央行发布《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次提出在香港建立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常态机制,完善香港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

  9月27日,时代商学院就“央行频频在港发行票据”一事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研究室主任费兆奇进行了采访,费兆奇就人民银行在离岸市场建立发行央票的常态化机制的作用发表个人看法。

  费兆奇表示,在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背景下,人民银行在离岸市场建立发行央票的常态化机制,可实现对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的调节,从而对人民币利率形成引导,进而通过市场的手段维护离岸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本轮央票发行频率加快

  央行票据是央行使用的货币工具之一,通俗地讲,可以理解为央行向市场借钱,借条(即央票)中注明借钱的期限、利率以及票面金额,期限一般不会超过3年。当央行启动这一货币工具,意味着人民币流动性减少,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2013年6月20日,央行发行了当年最后一期央票。继此次发行后,时隔5年多,也就是2018年11月7日,央行才再次重启发行央票这一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2018年,央行针对离岸人民币市场(即香港市场),全年共发行两期票据,发行金额合计200亿元。鉴于其首次在香港发行,市场普遍将其解读为货币政策“出海”举措。

  2019年初至今,央行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债券投标平台,先后发行9期票据,发行金额合计1100亿元。

  事实上,央行离岸市场票据发行吸引众多投资者踊跃认购。以今年初为例,2月13日,央行发行3月期和1年期央票各100亿元,全场投标总量超1200亿元,两期央票认购倍数均超过6倍。

  费兆奇表示,央行票据属于无风险资产,央票的发行利率会提高离岸人民币短期资产的定价基准,如果央票的发行是常态化和连续性的,则会对离岸市场利率形成很强的引导作用。

  实际上,从近期离岸央票发行的频率看,力度确实有所加大。

  2018年至今,央行共计6次发行离岸央票,前5次每次发行包含两期期限不同的票据,最近1次仅发行一期为期6个月的票据。前3次离岸央票发行间隔时间在3个月左右,近三3发行间隔时间在1个半月左右。

  完善人民币收益率曲线

  就近两年央行在香港发行的票据而言,据央行官方声明称,发行央票是为丰富香港高信用等级人民币金融产品,完善人民币收益率曲线,这一点可以在央票的期限种类多样化中体现。

  费兆奇表示,长期以来,我国收益率曲线的一个典型问题是平坦化。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国债交易品种以中期产品为主,长期和1年期以下的短期产品相对匮乏,而这两种期限的产品对于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人民银行在香港发行的央票期限包括3个月、6个月及1年期限,丰富了短期的高等级人民币产品,完善人民币收益率曲线。”,费兆奇补充说。

  对比鲜明的是,时代商学院统计发现,2013年,央行共发行11期票据,发行票面金额合计1140亿元,央票期限均为3个月。

本文标题:时代快讯: 社科院金研所货币研究室主任费兆奇: 央行在港建立央票常态机制对离岸市场利率形成很强的引导作用 - 中国人民银行动态-中国央行新闻
本文地址:http://www.ea666.cn/centralbank/pboc/123813.html

相关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